找到相关内容291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蛇经》之一《蛇经》的出处与全文

    偏见与教条所制造的桎梏,而我们总是愚蠢地将之作为饰品般珍惜。但是,一旦如实知见这些事物是获得真正自由的障碍时,这项舍离的艰辛工作,当下即变成一项快乐的体验。   无论如何,《经集》不断告诫我们:对自由...」,一度被认为能散发美丽的迷人丰采。如今这种错觉不再出现,而新的「概念的皮」已然成长,虽然这个语词并不完美,但不再染上我慢、渴爱与邪见的虚妄色彩,能如实地看待身心,不再错误地理解,或期待身心所不能给予...

    向智尊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049260.html
  • 正道修行

    获得清净如实知见,因此从一切有害与杂染性的事物中解脱。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同样的事会转成真正的洞见。  世间法──当我们对之有如实知见、解其缘起、见其过患时,会升起厌离,不受其迷惑而执取──那时它就转成了超世法。但是,当我们受其欺骗、不愿放下时……世间境界,要它恒常永存是不...

    阿姜帖-德沙兰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249266.html
  • 大菩提乘(二)

    主宰这些现象的主人。」如此如实知见之后,他们明了没有「我造」与「我所造」的根基。如此省察之后,菩萨不动摇与不退转地朝向目的地,肯定会获得正等正觉。  这是对忍辱波罗蜜的省察。  在此,我应当举出富楼那...只会激使他烦躁。然而对于智者,他能善用其忍辱的能力,以及令到它的力量增长。  在如实地明了(苦、集、道)三圣谛、它们的因与对立之法之后,智者不会欺骗他人。菩萨只有在证得佛果时才会直接地证悟第三圣谛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549273.html
  • 大菩提乘(三)

    佛陀、辟支佛、弟子与菩萨出家后体证禅那之乐。  (至目前为止,所述的一切活动都是在菩萨还未证得禅那时所做的。)  当他成就禅那时,他致力于让他人也可体验喜、静、乐、定及如实知见的智慧,就跟他所体验的一样...。八懈怠事跟精进波罗蜜对立。由于贪或瞋而不能忍受可喜与不可喜的目标跟忍辱波罗蜜对立。没有如实地说出真相跟真实波罗蜜对立。无能力去克服那些与波罗蜜对立的恶法是决意波罗蜜的对立因素。九个导致瞋恨的原因是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549274.html
  • 人间净土的终极关怀——论傅伟勋的佛教生死学

    论理的冲突,以及彼此间各种不相应的矛盾僵局[11] 。这些问题不可能纯从宗教信仰的角度就能解决,必须回到哲学的学术领域,将信仰内省自觉的工夫境界与如实知见的哲理诠释再度地结合出来,能应对现有庞大复杂的... 故傅伟勋认为对佛教终极关怀的学术性研究是首务之事,强调对佛法的真实内涵要有如实的契应。傅伟勋对于“终极真实”的学术探讨,分成了两个不同的研究层次,第一个层次是从超形上学的无待绝对境界,去面对不可思议...

    郑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4949425.html
  • 《清净道论》的修观次第与顿现观

    人而得如实知见(yathAbhUtaM jAnAti passatI),所以定(samAdhi)是足处。」   戒与定是慧根,定是修习毗婆舍那的基础,《清净道论》多次强调从定出起(vuTThAya),...比丘!汝应修定(samAdhiM等持),诸比丘!得定(samAhito等引)的比丘如实遍知(pajAnAti)。」   二、「三学、凡夫,从三摩钵底而出(samApattito vuTThAya从等至...

    释开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0749477.html
  • 佛教伦理学探究

    可是前者极端地把一切推诸命运,今日所受苦乐或福祸全由过去原因所决定,人只能接受而无法改变;后者另执一端,把一切归诸神意,世界及我全由神所创造,个人毫无意志自由可言。两者可以说都各走极端,未能如实知见...

    刘嘉诚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0850575.html
  • 即人成佛的人菩萨行

    不护摩(火供),佛法是这样的纯正!   2、缘起支性   正见──如实知见的,是缘起──“法”的又一义。世间一切的苦迫,依众生,人类而有(依人而有家庭、社会、国家等),佛法是直从现实身心去了解一切,...,正定。依正确的知见而修行,才能达成众苦的解脱。如约次第说,八正道是闻、思、修(正定相应)慧的实践历程。这是解脱者所必修的,所以称为“古仙人道”,离此是没有解脱的。修行者在正见(而起信愿)中,要有正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0851765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教与世学》(3)

    根据,故称三“法印”。   指苦、集、灭、道等四种真理。“圣”是正的意思;“谛”是指真理,含有审查、真实不虚的意思。意即:苦、集、灭、道是四种正确无误的道理,是真实不虚的,是圣者所知见;若能如实知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051959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教的真理》(2)

    、欢悦、喜□、止□、乐□、定□、见如实、知如真、厌□、无欲、解脱;习解脱,便得涅槃□。这段话可说是道尽了“十二因缘”法的价值所在。   [注释]   □烦恼的别称。《大乘起信论》说:“一切染因,名为无明。”《菩萨璎珞本业经》说:“无明者,名不了一切法。”无明就是不能如实知见之意。对于四圣谛、三法印、因果业报等佛教真理生起错误认知,也就是无知,是根本的妄执,对于通达真理的智慧,有蒙蔽障碍作用。我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351964.html